2022-04-11
国际行业胜任力视角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刘向东
一、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长期以来,北京理工大学立足“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深植“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夯实实践育人基础,构建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和完善“全链条、多协同、凸特色、大平台”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作为涉及 “新工科”专业的宇航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和工程力学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改革思路及举措
通过I2E2(Internationalization, Innovation,Enterprises,Entrepreneurship)“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聚焦国际化,聚焦校企合作的 “双聚焦”为特色的“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宇航学院推进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把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纳入新版培养方案,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课程体系融合设计,形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以平台支撑“促双创”,通过领域内高水平竞赛带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国际化,形成“五位一体”本、硕、博贯穿式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北京理工大学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团队在宇航学院无人自主控制研究所所长林德福教授的带领下,以高水平国际科研竞赛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运用学科交叉和系统工程思维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探索出一条将“教学+科研+科创”与“学术+技术+产业”两个链条交叉融合的“教研创、学技产”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设计方面,团队发挥北理工学科优势,使机械、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在无人机领域中实现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制定详细的教学培养方案,充分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师资与教育资源,将前瞻性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案例引入课堂和实验室。科研合作方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21年与阿联酋哈里发大学联合向科学技术部申请中国—阿联酋智能无人系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获批。“双创”实践方面,大力资助学生出国参加飞行器设计国际会议、国际赛事,赴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访学和联合培养。合作企业为团队所在的宇航学院设立奖学金,建立稳定的学生实训基地,形成以研促教、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团队屡获殊荣,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实现了国家重点项目群技术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团队硕博研究生赴以色列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参加寒暑期研究项目;赴阿联酋、法国、希腊、日本等参加无人机飞行器相关国际会议或国际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创新点及特色
形成了中外融合、学研相长的全链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工程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入国际行业前沿内容,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中逐层逐级注入国际化元素,通过开展双创项目、专业改革、海外学习和实践以及基于行业需求和创新思维的国际产学研实践和国际科技创新竞赛,形成了学研结合、学赛结合的全链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五、应用及推广情况
以无人机、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行业特色国际化产品在形成了北理工品牌,取得了重要国际影响。北理工学生在国际创新大赛屡获大奖:北理工“飞鹰队”在2021年“无人争锋”无人机挑战赛中夺冠,在2020年国际顶级无人机大赛—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顶级院校参赛队伍,连续获得冠军。北理工本科生团队获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项——特等奖,特等奖提名(Finalist)8项,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2项,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