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中国农业大学 宋正河
一、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实践了中美农业工程整专业本科生“2+2”联合培养、中英农业工程相关领域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中美百名环境能源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以及中荷奶业可持续发展博士学位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与机制,推动了校内农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平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农业工程专业列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列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面向“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列入教育部2020年新增专业目录。
二、改革思路及举措
以“目标驱动→问题导向→研究实践→目标达成”为主线,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中国制造2025》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标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要求,遵循国际国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着力破解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认识不到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国际主流工程教育标准借鉴不够等问题,开展工程教育国际比较研究,拓展中外教育合作办学新资源,对课程体系和培养平台进行国际化改革与建设,整合引进人才优势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探索建立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智能农业装备产业领域新工科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截至2021年9月,项目已针对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俄罗斯6个国家的工程教育理念、模式、机制、路径开展了国别比较研究,邀请国际知名学者10人次研讨涉农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开展了美国普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日本东京农工大学、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基于国际国内工程认证标准,完成了6个涉农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对比研究了美国、欧洲、亚洲主流工程教育国家优势特色工程教育体系,完成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报告6份;引入国际化课程2门,打造国际化提升课程5门,申报中欧未来碳中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1项,主办的“2019大循环—农业农村有机污染防治国际研讨会”获评北京市科协“十佳影响力学术会议”。新增学校青年新星A类3人、B类1人,自设5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新建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200余项。
四、创新点及特色
立足“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面向“智能农业装备+智慧农业生产”新产业人才能力结构性需求,对标“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总体要求,遵循国际国内主流工程教育标准,以提升学生国际意识、全球竞争力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提出涉农工程类专业新工科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理念,分类建设聚“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海外实习实践基地+质量评估保障体系”为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应用及推广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凝聚多方力量、对靶国际一流构建的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以及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能力体系、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培养经验,先后在全国农业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大数据赋能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涉农高校工学院书记院长圆桌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在国内高校及相关专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