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广

achievements popularization

首页 - 成果推广 - 正文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立体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2-21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立体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 李仲阳

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高素质师资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但传统工程教育师资培训与新工科建设需求的矛盾却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

1)培训理念滞后,未能上接教育新理念之天线、下接产业发展之地气

2)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缺乏多样性、个性化、学用脱节;新工科师资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忽视教育新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3)课程资源不足,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形式难以支撑泛在、智能的工程教育培训与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难以适应信息时代教师的快速、离散和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4)培训质量评价反馈机制缺乏,忽视大数据对持续改进的有效支撑;

5)培训过程中大思政教育弱化,师德素养与工程训练脱节。

湖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10多个国家级平台。学校先后主持起草了教育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教师范师资培养的国家标准,主持了国家级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成立了新型师资培训中心,在培养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专业教师过程中,引导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

本项目在学校统一协调组织下,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由工程设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高师培训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等部门联合实施。

改革思路及举措

主要思路:以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培训为研究对象,坚持新工科”+“新师范的培训理念,实施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素养三重点培训策略,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重构遵循工程逻辑的教师培训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发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新型教师培训基地与实践平台,探索教师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的新方法,最终形成立体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新体系。

具体举措如下:

1.借力信息技术,革新培训理念

坚持新工科”+“新师范的培训理念,以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素养为培训重点,突出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采用实践为先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借力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实现培训方案立体化、培训内容立体化、培训过程立体化、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立体化。

2.重构培训环境,建立培训基地

1)建设两个综合性实践训练中心,构建符合电子技术案例教学与行动导向的教学环境:建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综合训练中心,形成适应行业需求的综合性机器人实训中心;建设电子工程实训中心,形成开放式电子工程实训中心,实现电子产品的全链条培训。

2)完善两个教学平台:建设师资培训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远程授课、异地受训的培训新模式,构建互联网+”培训新模态;建设卓越师资企业实践联盟。

3)建设师范技能培训平台,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4)改造传统培训教室与培训组织形式,融合多媒体+教室+实训等要素,实现生产现场即教室工艺流程即课程的教学情境。

3.修订培训方案,开发课程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优化培训方案,开发新的培训课程和数字化资源。

1)培训方案制定立体化,构建个性化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内容;

2)开发新型培训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即:开发面向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技能型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电子产品全链条的理念,设计实训项目;开发面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范教育类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引进其他人文类课程、工业设计类课程、工程伦理类、创新创业类课程;运用现代媒体与网络技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字化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4.变革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

1)培训对象分类管理,实现精准培训;

2)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培训工作,创新互联网+教师培训

3)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大思政;把德育渗透到培训的全过程,师德素养与工程训练相结合;

4)整合资源,协同培训。协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高师培训中心等部门,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依托企业实践联盟与企业实践基地,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5.强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培训新途径

1)全面引企入训,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训全过程。参与师资培训方案修订;参与培训课程建设;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双导师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训评价。

2)建设卓越师资企业实践联盟,推动企业实践教学实质性合作。

6.改革评价方式,构建持续改进机制

1)建立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

2)健全基地管理制度,约束各方行为,保证各方利益;

3)校企协同实施考核评价、跟踪反馈与持续改进。

4)建立诊、评、训、改一体化平台。

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1)初步建成了2个综合性实践训练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电子工程实训中心;

2)初步完成了3个平台建设:教师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卓越师资企业实践联盟、教师培训诊、评、训、改一体化平台;

3)出版了2部新型教材(即将出版3部教材),初步建成了3门在线课程(其中省级1门、校级2门);开发了相关教师教育类课程资源(含教学案例),完成新型师资培训方案设计;

4)依托项目成果,主持了3项目省级教改课题、校级教改课题若干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5)依托项目成果,申报了2021年湖南省职教成果奖(一等奖);正在建设机器人领域的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创新点及特色

1)师资培训理念先进。贯彻综合化工程教育理念,坚持新工科”+“新师范理念,实施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素养三重点培训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构建立体化师资培训体系。

2)师资培训基地资源丰富。将建设两个综合性实践训练中心、完善建设卓越师资企业实践联盟和师资培训远程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师范技能培训资源;建设工程实训项目,体现了电子产品的全链条;引进工程伦理、艺工交叉与工文融合类课程,有利提升教师人文情怀、师德素养与工程能力;全面实现全周期与多样化、个性化的师资培训新模式。

3)培训评价与反馈机制健全。充分借力网络与新媒体,建立诊、评、训、改一体化平台,构建立体化评价反馈系统,坚持持续改进,促进新工科师资培训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应用及推广情况

1)近2年,完成了来自湖南、广西、新疆、青海、河南等省份的中、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近1000人的培训,受到了广泛好评。图120217月份的湖南省高校教师计算机网络专题培训班。

1 湖南省高校教师的计算机网络专题培训活动

2)近2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在线课程开发,共近800人参加了网上在线学习;本项目作为重要支撑,申报了2021年湖南省职教成果一等奖(在评)。

 

2 课程资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计算机网络)

3)作为项目的重要成果,初步建成的教师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师培训诊、评、训、改一体化平台,共计有近500人参与网上学习与评教。

 

3 教师远程网络教育平台

 


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