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广

achievements popularization

首页 - 成果推广 - 正文

面向区域经济的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

2021-12-06

台州学院  陈光亭

一、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一)项目实施背景

台州学院地处浙江台州。台州市政府提出将台州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全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全国民营制造业机制创新示范区。台州学院贯彻校地奋斗、命运和利益“三个共同体”理念,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把人才培养放在车间里、让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的台州方案,打造校城共生发展共同体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二)项目前期工作基础

(1)学校对接台州的发展战略,与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多方协同的创新共享平台。

(2)围绕台州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专业群-学科群-产业群的对接优化,增设了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等新兴工科专业。

(3)对接台州七大“千亿产业”,建成校政企、校企、校政等多类型现代产业学院。如联合临海市人民政府和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台州学院头门港产业学院。联合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杰克产业学院。

(4)实行了“3+0.5+0.5”或“2+1+1”等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施“双核”培养,面向产业学院合作单位组建“1139 科技小分队”,实现科教融合。 

(5)依托优势专业学科,联合区域内多家企业和机构,成立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等混合所有制公司。

二、改革思路及举措

(一)主要思路

深化校城共同体理念,以推进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协同等“五大育人协同”为关键抓手,深化专业群等“四群互动”,探索适用新工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推进“三链融合”,探索构建校政企多元合作、互利共赢的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的长效发展机制。

图1  现代产业学院的“三链四群五协同”逻辑构架图

(二)具体举措

(1)推进“三链融合”,逐步完善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一体两翼”建设新模式。

依托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形成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主体,融合科技研发平台和地方优势产业深度参与的“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不断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三链融合”,逐步完善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

图2  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一体两翼”建设新模式

(2)对接新工科卓越计划,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 “五协同”育人新模式。

聚焦区域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需求,整合协同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重大设备和技术人才优势,构建完善多元主体的“五协同”育人模式。

图3  多元主体参与的 “五协同”育人新模式

(3)深化“四群互动”,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学科专业交叉的人才培养教学新体系。

不断深化专业群、产业群、学科群与现代产业学院群“四群互动”,吸纳整合产业优势资源,以建设新工科一流专业为目标,打造交叉融合的高水平课程群,不断深化“三台班”协同育人新模式,建构面向新兴产业需求的跨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图4  面向新兴产业需求的跨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4)围绕培育一流人才和关键技术创新,校政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和校地创新创业共同体。

借助区域优势,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围绕一流新工科人才培养和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创建校政企多元投入、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实训、实习基地和公共创新平台,打造师生同创、校企联运、校地融合的“双创”共同体。

图5  师生同创、校企联运、校地融合的“双创”共同体

(5)发挥学校和民企的制度优势,探索混合所有制新工科产业学院治理新模式。

制定实施了台州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多主体参与的组织决策机制、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紧密型现代产业学院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自主治理”模式。

图6  “自主治理”模式的现代产业学院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项目实施一年来,各方面取得了预期建设成效。一是修订完成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产业学院建设方案。通过调研与分析,调整专业结构,修订完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杰克学院等“一院一品”特色的13个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来自地方政府和民企的资金、设备、人力的投入为产业学院建设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校企联合开发了一批特色应用型课程和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学科交叉的特色应用型课程57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编撰教材8部,科研促进教学的优秀案例汇编1册,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2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余项。三是产学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作用逐渐显现。本项目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产业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工作,已有制药工程专业获国家级一流专业、该专业已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工科专业获浙江省一流专业,新增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实验实践类、产教融合类基地11个,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达500多个,“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达500余人;我校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学生发表论文130多篇,获授权专利90多项,2288位学生在产业学院实习,毕业论文实现了真题真做,占全校工科毕业论文总量的90%以上。

四、创新点及特色

(1)开展“书记手牵手、发展肩并肩”系列活动,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多层级全面耦合,推动产业学院纵深建设。吸收民营经济活力,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新工科产业学院治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产业学院专业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等“自主治理”决策运行体制。

(2)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聚焦区域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需求,整合协同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多方办学主体资源整合,深化“三台班”协同育人新模式。

(3)围绕一流人才培养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和创新平台。引入校外育人主体优质资源,创建校政企多元投入、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实训、实习基地和公共创新平台,成立了一批覆盖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产教联盟。

五、应用及推广情况

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对学校共同体办学理念、专业与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学院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专题报道,改革成效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所兄弟院校慕名前来交流学习产业学院建设经验;我校应邀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中德论坛第七届论坛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上作专题报告或经验介绍。

 

成果推广